7月15日入伏,今年是60年一遇的“热伏”还是“冷伏”?农谚咋说

​大家好,热伏我是月日力哥说农,说起今年的入伏天气就是一个字——热,随着夏至节气的今年到来,外界的年遇农谚气温开启蒸炉模式,无论待在家里,冷伏还是咋说走在路上,片刻功夫就是热伏一身汗水,而这仅仅是月日夏天的开始,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入伏按照正常的今年天气规律,伏天才是年遇农谚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今年7月15日入伏,冷伏是咋说60年一遇的“热伏”还是“冷伏”,看看农谚咋说?



伏天之所以热,热伏就是因为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,夏季受夏季风气候影响,海洋暖流涌向内陆,温度升高的同时,迫使内陆气压降低,让人们感觉闷热潮湿,同时此时太阳辐射的热量远远大于地球散发的热量,温度也是逐步升高,一直到立秋后,气温才会开始转凉,但真正感受阴凉,是要等到白露节气。

伏天分为三伏,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一般来说“夏有三伏,热在中伏”,这是因为初伏时太阳虽然从北回归线折返,但地球的积温差仍然增加,所以人们感觉越来越热,好比一个向上的抛物线,初伏的气温在左边向上攀升,到了顶点就是中伏,温度最高,然后向下,气温逐渐降低,但仍然很热,这就是末伏,而过了末伏,也就是秋天了,气温就转凉了,所以中伏最热,所以中伏的温度决定伏天是“热伏”还是“冷伏”。



俗语“早入伏凉飕飕,晚入伏热哄哄”,意思是入伏的时间早,那么伏天就会很凉爽,入伏的时间晚,那么伏天的气温就会非常高,这是因为入伏早的话,立秋也早,这样中伏的时间就会相对较短,热天少,伏天就是“冷伏”,古人把入伏的时间在农历五月为早入伏,农历六月为晚入伏,而今年入伏的时间在农历六月初十,属于晚入伏,可见今年伏天大概率为“热伏”。



不仅如此,俗语“公伏热,母伏凉”,这也是古人判断伏天冷热的一个办法,古人把入伏是单数日子称为“公伏”,而把入伏时间为双数日子称作“母伏”,由于今年入伏时间为7月15日,对应为“公伏”,可知今年为“热伏”;还有俗语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古人把农历六月立秋称作“早立秋,而在农历七月立秋称作“晚立秋”,今年立秋时间为农历七月份,属于“晚立秋”,可见今年伏天为“热伏”。



伏天气温高,空气潮湿,蚊虫多,对人体极为不利,所以在面临即将到来的“热伏”,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,日常吃食以清淡为主,适度锻炼,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贪凉,安全度过伏天,为身体抵御寒冬打好基础。

声明:取材网络、谨慎鉴别